《合欢树》教案13
- 资源简介:
约4430字。
1、《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史铁生(1951.1.4—2010.12.31.),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陕西延川清平湾一带插队,一次放牛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捐赠了遗体。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作品看课下注释。今天我们学习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合欢树》。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勾画重点词语,标段序
2、本文主要写什么内容?谁和谁?这篇文章要赞颂的主题是什么?(母爱)
读一读课文导读
3、全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我们把有关的时间词语圈点一下。
师:对。这篇文章,表示时间的词语特别多。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母爱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先看看整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标段序
3、全文12个自然段哪几段写母亲?哪几段写合欢树?梳理文章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1-6 追忆母亲
第二部分:7-12 思索合欢树
三、研讨课文,感悟母爱
(一)再读课文,感悟母爱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争论
二十岁 双腿残废 治病、
后来 写小说 鼓励写作、借书、推我看电影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追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