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别离》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30 8:46: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80字。

  《今别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运用“知人论世”方法体会诗人在表现离愁别绪上的新意;
  2、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
  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解读体会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表达情感、书写诗歌的兴趣与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新意象为突破点,体会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难点: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1.巧导入
  播放柳永《雨霖铃》录音。
  提问:感觉它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悲伤。
  “多情自古伤离别。”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古人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他乡而与亲友恋人离别,加上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就如江淹《别赋》中所说的那样:“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2.读诗词
  齐读柳永《雨霖铃》,简单讲解。
  3.明意象
  归纳送别诗常见意象:
  明确:长亭、雨水、车舟、美酒、杨柳、流水、晓风、残月等。
  既然“古别离”诗歌常用长亭、杨柳、美酒等意象营造一种悲伤的离别意境,带给人们一种悲伤的情感体验,那么今别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黄遵宪《今别离》,去看一下他眼中的别离是什么样的?诗歌中又出现了什么样的事物来表现别离呢?
  (二)赏诗歌
  1.正字音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并讲解重点字词意思:
  一(yí)刻既万周   钟声一(yì)及时  
  不许稍绸缪(chóu móu)  虽有万钧柁(duò)  望影倏(shū)不见  
  烟波杳(yǎo)悠悠      归定留滞不(fǒu)
  2.明基调
  (1)解题
  《今别离》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作者有意用《今别离》做题目,为了用“今别离”与“古别离”作对比,体现出诗歌的内容就是描绘现代别离给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和不同的感受。
  (2)找出情感关键词及相关诗句。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确:情感关键词是“忧”“愁”。由这两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应该是一首别离诗,抒发的是一种离情别绪。
  3.析意象
  (1)该诗选用了哪些意象?
  古:山川、车舟、烟波
  今:双轮、钟声、万钧柁、轻气球
  (2)分析《今别离》中出现的古今意象的特点: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行止自由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转动快速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及时无情。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巨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