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30字。
第3课 碗花糕
Liyongjie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通过回忆主要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体现作者所表现的亲情和乡情。
3、分析作者通过本文反映了他精神家园怎样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
分别为上述1、2点。
教学难点:为上述第3点。
课型:教读课。
方法:讲授法、点拨法。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资料汇集: 要求学生在课余阅读老舍《我的母亲》、归有光《项脊轩志》、李密《陈情表》、韩愈《祭十二郎文》等高一学过的表达亲情的文章,比较这些文章立意写作的异同,为解读本文做好铺垫。了解王充闾的生平及著作,为体会他自然、朴素的感性化语言风格做好铺垫。
2、词语汇集: 晨曦(xī) 剁好饺馅(xiàn) 花翎(líng) 擀(gǎn)面皮 发酵(jiào) 鸡雏(chú) 趔趔趄趄(liè qiè) 犄(jī)角 入殓(liàn) 殁(mò) 窆(biǎn) 曷(hé)
趔趔趄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发蒙:犯糊涂;弄不清楚。
入殓:把死者放进棺材里。
雍雍乐乐:和谐快乐。
伤天害理: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那茫茫无际的苍天啊,我的悲哀何时才有尽头!(由学生课前完成)
二、导入新课
1、导语设置:同学们,爱是世界上最纯洁,也是最温暖的。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亲情、友情、爱情都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欢笑。今天我们走进王充闾的《碗花糕》,来认识一位勤劳善良、可亲可敬的憨憨的嫂子,去体会那种叫人慨然潸然的情感。
2、知人论文:王充阊,现代作家,笔名汪聪,男,汉族。1935年生于盘山。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做中学教师、新闻记者、副刊编辑。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1966年初进入营口市委机关,虽中道从政,而业余创作仍在进行。1980年后调到省委工作,曾任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副主任,任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兼任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一级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作协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散文随笔集《春宽梦窄》《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等。
三、师生互动
(一)初读课文,领悟人物人性美
1、从结构入手提问:本文共三大部分,有序号没有标题,请给课文三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参考:①回忆儿时的除夕的和谐快乐②我与嫂嫂的亲密情谊③哥哥病亡和嫂嫂悲惨去世。)
(或者拟为:勤快的女人;快乐天使;高尚女性。)
2、从人物或事件入手提问:从全文看,作者主要回忆了嫂嫂的哪些事件?请分别用二字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