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
课堂如戏,戏如课堂
——以《我愿意是急流》的教学为例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黄德初
一、导语
中段考后,我们进入了必修二的学习,必修二学习的中心是体验感情,从老舍的《我的母亲里》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感受到了母亲对我们那种生命教育的深沉;在《冰心:巴金这个人》里,我们感悟到两位世纪老人之间那种纯净如水,绵长如水的友谊;在《故乡的榕树》里,我们感觉到了青翠阴凉的乡情。由此出发,我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在中外诗歌中,我们还将感受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对祖国的爱,对情侣的爱,对真理的爱……
今天我们就从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继续我们的情感之旅。
投影课题:
我愿意是急流
处在热恋中的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亚的一首情诗
二、作者作品简介
说到裴多菲,同学们也许知道他的另一首著名的短诗(学生情不自禁的背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的,裴多菲的诗是这样写的,他的人生也是这样实践的。
投影作者作品简介:
裴多菲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革命家。他15岁写诗,以诗歌颂祖国,号召反抗奥俄统治,1848年3月15日领导佩斯人民举行反抗奥地利的民族起义,向起义者朗诵政治诗篇《民族之歌》,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斗争,被誉为“匈牙利自由的第一个吼声”。1849年7月31日,在亚诺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著名长诗有《使徒》《亚诺什勇士》等。裴多菲的诗歌对匈牙利的民族精神与民族语言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相似的民族命运,裴多菲的诗歌在中国现代史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裴多菲肖像图)
(教学札记:导语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从第一单元到第二单元的过渡,进一步明确整个“必修二”的“体验感情”这一主线,当然也是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戏”的状态。对作者的介绍,由小诗导入,侧重点在裴多菲热爱祖国热爱自由的一面,以回应小诗,也自然地延伸到本课内容:爱情比生命价更高。这也是营造课堂“戏”氛的一部分。)
三、教学目标
1.感悟这首诗的情感之美,探究发现这首诗的艺术之美;(这一目标,我想所有的班级都能达到,三班的同学可以轻易地达到)
2.能流畅地背诵这首诗。(这一目标,我相信三班也能达到,虽然有点点难)
3.学会写诗?当场创作诗歌并且相互品评?(这一目标,也许太难了,我对此没有太大的把握,我想问三班的同学,你们有没有信心达到这一目标呢?)
投影教学目标:
不可能的任务?
A.较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B.能流畅地背诵这首诗。
C.学会写诗?当场创作诗歌并且相互品评?
(教学札记:目标教学曾经风行又曾经被批判,这不是目标的错,而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时出了错。本人在叙述教学目标的时候,尤其注重目标的具体性、层次性、激励性。若课堂如“戏”,则这一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这个“戏”的欲望。)
四、整体感知教材
1.听配音诗朗诵(分五节投影原诗,配以相应的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的画面)
2.学生配乐朗诵
五、理解意象
讨论一:作者在诗中用哪些形象来比喻自己,又用哪些形象来比喻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