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10字。
辛弃疾词三首
李建辉
教学目的 1 背诵《青玉案》;
2 学习比较鉴赏和词作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
3 尝试独立分析《菩萨蛮》的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内容 鉴赏《青玉案》,力争当堂背诵
步骤
一导入,由介绍辛弃疾(可以让学生一句说明,然后展示有关文字)引入“同一题材词作的比较鉴赏”的话题,交代本课学习任务;
二 分组改写原作,展示基本解读文字:
开头三句,重笔描写元宵夜彩灯的繁华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点化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赋予新意,形象飞动,极有创意,形容花灯之多。“更吹落、星如雨”,承上句,形容烟花之盛,妥帖自然。“宝马雕车香满路”形容前往游赏元宵途中的贵族女性人群的狂欢情态。“宝马雕车”见出其华贵,“香满路”见出每个人都是盛妆浓抹。“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三句,写舞龙舞灯等各种歌舞表演,足见其狂欢。过片两句,从“我”“寻他”的目光出发,具体描写观赏元宵的女性人群。“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香满路” 写她们头上的打扮,尽态极妍,照应前面的“宝马雕车”;又写她们的神态,兴高采烈,“暗香去”与前面的“香满路’’呼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最后三句是点睛之笔。在这样的狂欢极乐的元宵节里,“我”在欢乐的人群中千遍百遍地寻找心中的“那人”都找不到,最后终于发现了她,原来她独处于“灯火阑珊”的偏僻角落。“那人”在作品中直接用墨不多,但她的品性,读者已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就是: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那人”就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在祖国半壁江山正处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南宋小朝廷,置中原故土于不顾,“只把杭州作汴州”,满足于偏安一隅,对主战的爱国志士多加排斥和打击。面对这样的现实,词人,能与之同流合污吗 ?这就是此词的主题所在。
三各组代表到黑板上写改写文字,然后教师展示有关改写的文字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译写:元宵之夜,那树枝上张灯结彩,仿佛是被春风吹开了的无数花朵,那纷纷从空而降的火焰,又像是春风吹落的无数星星。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译写:装金饰银的骏马,雕龙画凤的车轿,上面全是俊男美女,一路走来,就把香气弥散了一路。箫鼓声声,动人心弦,彩灯飞转,令人眼花缭乱,整个夜晚都是鱼龙竟舞,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