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80字。
《洛阳牡丹记》教学设计
文章来源:北京市日坛中学文章作者:张滨滨发布时间:2008-01-24字体:[大中小]
一、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洛阳牡丹的相关知识,强调信息提取的全面准确性。
2.品味散文大家笔下准确、简明、富于趣味的说明语言。
3.通过对文章字里行间信息的捕捉,体会作者以及洛阳人对牡丹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学习准确、简明的说明语言。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出的趣味。
四、教学方法
交流研讨。
五、教学过程
1.播放学生作业中有关牡丹诗配画的幻灯片,导入新课。
过渡:我们的网络作业是缩写《洛阳牡丹记》,要求用白话文,百字左右。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缩写的情况。
2.展示学生作业中三个缩写段(有关牡丹的知识)的内容。
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洛阳牡丹相关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明确提取信息需全面、准确的要求。
牡丹花最好的是出自洛阳。牡丹花品种甚多,有的花名是以人名命名的,也有的是以地名命名的,还有的是以颜色或寓意命名的。牡丹花中,有一种名叫千叶肉红花的,它最早是被一个砍柴人在山中寻得,后又卖给了魏仁浦,然后开始受众人所喜爱的。牡丹花花期不长,因此古代人把花蒂用蜡封起来。要想种出好的牡丹,那么就要靠嫁接了,有的接花人把接头放在热水中烫一下,这也许是方法吧!
——魏立桐
[问题:翻译不准确、主要信息点有遗漏、信息点不准确等]
牡丹在各地都有盛产,而洛阳所出的牡丹为天下第一。洛阳人最爱牡丹,牡丹花的花名以不同方式命名。花王为姚黄,花后为魏花。牡丹在宋朝时达到了鼎盛。洛阳的风俗是爱花,春天,所有人都插花到花败时。洛阳向宫廷进花,用菜叶包裹保鲜,民间插花技术也盛传。
——王晓烨
[问题:比上一段好,但仍有信息点不准确与信息点有遗漏的问题]
牡丹非洛阳独有,唯洛阳牡丹天下第一。牡丹始盛于唐,繁盛于宋,品种多达24种,花型硕大,花色斑斓。其中姚黄为王,魏花为后。洛人甚爱牡丹,每至牡丹盛开之日,人皆鬓插牡丹,竞为游遨。好品种需嫁接,为进贡还需用“菜叶藉覆法”“蜡封花蒂法”储运,因此,这些技术也日趋完备。
——郭怡亭
[相对较好,由学生进行解读]
以上均由学生点评、总结,教师适当点拨。
第一部分总结:作为文言科普文典范之作,作者竭尽所能地对牡丹作了一个全面准确的介绍,所以,同学们在提取信息时也要努力做到全面、准确,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掌握牡丹的知识。
过渡:你们对文章进行了缩写,老师也对文章做了一些小修改,大家看看,修改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