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20字。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主备:上津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祝东升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桃花源记》 学科 语文 总课时数 3
单元章节名称 第五单元第17课 页码 182 执教者
版本名称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上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为序,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文中反映了人民厌恶战急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文章中也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同时也把桃花源作为社会的对立面而提出,有着深刻的批判意义。
本文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的愿望。文章运用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给人以美好和深刻的印象,文章曲折回环,而又层次分明,构思精巧,引人入胜。
学生对古文基本知识已有所积累,但对古今词义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存在着疏通文意和理解分析的困难,因此学习时教师要通过朗读指导,适当点拨,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文
2、理解文中古今词义,积累文言实词
3、正确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和文章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2、学习文言单词
3、以渔人行踪为线索理解全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2、文言字词学习、翻译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语文课本、多媒体播放桃花盛开美景
录音机范读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播放桃花盛开美景,观后请各自谈感受。
2、引出“世外桃源”一词理解该词含义,板书文题。 1、学生描绘观看短片美景及感受,相互交流。
2、学生解释“世外桃源”一词,为什么称之为“世外”呢?
学生自读课文 让学生感官上认识桃源美景,引起阅读兴趣。
二、检查预习初步朗读课文 1、板书难写难认字词。
2、识别多音字
3、根据注释朗读课文。
1、学生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髫(tiáo)豁(huò)然开朗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骥(jì)
2、识别多音字
(shě)舍船
(shè)宿舍
语云 (yù) 语文(yǔ)
3、放声朗读课文,要求流利,断句正确。
识记生字,朗读正确流利。
三、了解作者及背景,明确课文线索,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作者、背景)
2、用简洁语言概括故事。
3、明确写作线索 1、由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并互相补充,使内容完整。
2、2-3人概括故事。
3、讨论全文线索,找出关键渔人活动词语并梳理,以时间为序,渔人行踪为线索:发现桃源—进访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梳理全文内容,明确写作线索,整体感知全文。
四、再读课文,理解文中作者所蕴含的理想。 引导学生思考在本文中表达了作者什么理想? 1、四人为一组探究故事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2、对这个美好的社会作者为什么要虚构呢?(全班讨论) 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划分文段,概括大意 1、朗读全文,背诵注释。
2、思考课后练习一 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