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50字。表格式教案。
《包身工》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高一 第 四 单元 第节课
课题: 《包身工》 时间 2008 年 10 月 23 日
备课组长 主备课人
参与备课者
本教材分析 本文属于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时间性及内容的倾向性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包含作者强烈的情感。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但其中的社会责任感,对人尊严和生存权利、劳动权利的尊重,却是值得学习的。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目
标 1.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及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
2.掌握难读、难解的字词。
3.了解包身工及包身工制度的涵义。
能
力
目
标 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写作方法。
德
育
目
标 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起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正确评价现代社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念。
教学重点
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为副线。两类人物。
教学难点 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壮大;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分析总结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我们要回顾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包身工 。
二、这一特殊群体是怎样受到关注的?
1、了解作家夏衍。 2、写作背景、写作过程。3、介绍报告文学特点:真实性、文学性。(参看教案P125)
三、本文记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都是真实可信的,那么包身工的生活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以时间为顺序讲讲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学生找到有关段落,并分析概括包身工的生活状况)
四点一刻起床(1-6段)
时间:早 早居住坏境:挤、脏、乱 工人状态:精神麻木
四点半吃饭(12-14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