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公开课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末路英雄——项羽
《项羽之死》第2课时
开课时间:2009年4月10日 开课班级:高二2班 开课教师 :洪真
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从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司马迁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而正确评价项羽这个历史人物。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品读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程序:
一.检测学生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
二、导入
电脑显示:项羽图片
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评价他
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
师: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三.概括项羽的一生(幻灯)
项羽本名籍 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人称西楚霸王。楚国灭亡之后,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就是能抵挡一万人的本领),於是从叔父学兵法。但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自小心存大志。在秦末的农民大起义中,项羽发挥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了秦军大部分兵力,此后和刘邦展开军事斗争,由于项羽自身性格的局限导致了政治局面的扭转,前202年初,汉军三方共四十万在垓下包围了粮食不足的项羽军队,项羽退至乌江,不肯渡江,遂自刎于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