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30字。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王佩
学习目标:
1. 理解新闻写作中寄情于叙事的写法。
2. 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提高鉴赏能力。
3. 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珍惜幸福,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过去的100年是血腥的世纪”。约3千万人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5千多万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这些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中国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实验室,发生在河北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旁,发生在南京大屠杀中,同样发生在欧洲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正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110万无辜的犹太人惨遭杀害。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民族,许多民族的命运都和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随着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一起走进奥斯维辛,共同见证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感受新闻内容,并思考:作者将主要的笔墨放在哪里?
预设:
参考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
参观了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文本的学习。
三、细部揣摩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或者不理解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每个学生写3—5句。信息整理:
1.“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波娑起舞。”
3.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4.那个女孩在微笑。在笑什么呢?
5.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眼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针对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将自己对该细节的感悟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发表议论。并让在座的同学对评论做出一个简单的评议与总结。
讨论探究: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它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奥斯维辛有什么?为什么要写下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