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10字。
作文讲评之“材料的分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议论文中材料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练、评、改三结合的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孝敬父母,培养感恩意识
二、教学重点:材料分析的方法:逆向探成因、顺向辨是非
三、教学难点:材料如何精确分析、使其紧扣中心
四、教学工具和手段:学生的作文素材、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
该班为文科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阅读面广、书面表达较强的,也有知识面窄、表达很差的,总体而言,该班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不高,特别是不善于分析、亟待加强,故有此课,需要特别说明:该班学生女生较多,胆量较小,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先写一篇议论文,为命题作文,相关资料如下:
“百行孝为先”,中国是讲“孝”的国家,孔子曾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有人说“孝”是我国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继承与发扬;也有人说“孝”是封建道德,现代社会就应主张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孝”的意义有了新的诠释;还有人说“孝”的观念影响了现代文明的良性发展,现代社会应该建立起一种更文明的人伦秩序。
请以“说孝”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命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3)必须写成议论文。
2.之后教师评改,重点是针对学生分析材料的问题作评判、并指出方向。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材料不少,但分析不好,比如没有分析或者分析简单、笼统不聚焦等。
3.教师找出材料分析有问题的作文片段按照“逆向探成因、顺向辨是非”的方法进行修改,以备课堂上方法指导之用。
(二)课堂讲析
1.解读标题“说孝”:多维角度、立意不拘。
2.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分析材料的文段(修改前后的两段),让学生讨论分析:修改前的文段问题在哪儿,修改后的文段优点在哪儿,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分析材料的基本要求:作文必须要有修改,并且要扣紧中心、准确聚焦
3.议一议:依据学生作文片段,现场讨论存在问题,根据教师修改,明确材料分析的有效方法——“穿杨有法”两则:逆向探成因、顺向辨是非。
(1)穿杨有法一:
逆向探成因——从结果到原因,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观点更加鲜明。
范例:中华民族之创始祖——舜,就是一个大孝子,他的父亲和弟弟多番想害死他,当他在粮仓时,便放火烧仓;当他掘井时,便堵塞井口,但幸得上天眷顾,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上了帝皇,他没有斤斤计较,反而对父亲更加孝顺,这就是孝感天动地被推举为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