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选读“推敲字词”教案
- 资源简介:
- 约5300字。第四课时 推敲字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和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2.学习鉴赏诗句中重点词的方法。
3.提升推敲字词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学习鉴赏诗句中重点词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提升推敲字词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
(一)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动词 修饰词(大多是形容词)
画龙点睛词(大多是动词或是活用词) 叠词
拟声词 表颜色的词
(二)具体内容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
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
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
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
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细字,脉脉绵绵,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细密。
3.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拟声词
例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水鸟的和鸣声。
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
例2: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色彩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有时可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6.精练数量词
前村深雪里,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