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16 13:08: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25320字。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稿
临沂市平邑一中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主旨。
【教学时数】10课时。
《长恨歌》3课时,《湘夫人》3课时,《拟行路难》等三首2课时,“推荐作品”2课时。
【教学步骤】
长恨歌
第一课时
目标:诵读;整体感知。
步骤:一、1、范读。
2、学生模仿读。
3、学生各读,教师指正。
二、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根据叙事线索,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1)享乐(2)惊变(3)思念 (4)访仙(参见赏析资料)
第二课时
目标:探究主旨。
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步骤:一、以意逆志1、文本阅读
2、思考:是否是歌颂二人之间的忠贞的爱情?阐述理由。
二、知人论世1、补充写作背景。
2、补充白居易生平及思想。
三、整合以上信息讨论主题:爱情说,讽喻说,双主题说。
第三课时
写作成文:《〈长恨歌〉主题探究》
湘夫人
第一课时
目标:诵读;理解。
步骤:一、1、范读。
2、学生模仿朗读。
3、学生个读,教师点拨。
二、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难点解析:(备课时感到难的地方,先给学生讲一讲)
3、问题答疑:(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解决)
第二课时
目标:探究主旨。
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步骤:一、1、概述文章大意。
2、结合理解,谈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歌颂爱情的纯洁与忠贞?)
二、知人论世
1、简介屈原生平及思想。
2、试从追求、结果、情感反应三方面比较屈原与湘军的遭遇。
3、参看课后练习四(1),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4、写作成文表达观点。(100字左右)
三、布置作业:背诵
第三课时
目标:检查背诵;分析手法。
1、 化整为零,指导背诵。
2、 分析手法:(1)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比兴。
(3)象征。
自主赏析
第一课时
目标:运用所学方法,探究诗歌主题。
方法:自学,讨论。
步骤:结合课后练习问题,讨论,整理答案,落实到作业本。
第二课时
目标:同上。
步骤:根据学生所答,点拨。
推荐作品
第一课时
根据问题设计,学生自主探讨,形成书面文字。
第二课时
师生合作,理解诗歌主题。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补充材料
长恨歌
1、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白居易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29岁,进士及第。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
2、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白居易的感伤诗写一时感触,而往往有深沉的寄托。其中如著名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歌咏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婚姻爱情故事,情绪感伤,寄托深微。诗中既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导致昏庸误国,讽意明显;更写“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感伤玄宗贵妃爱情真挚缠绵,流露出作者的同情。唐陈鸿说,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创作《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长恨歌传》)。《琵琶行》则有遭际之感。这两首长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加以绘声绘色的铺排描写,多方面的气氛烘托以及流转和谐的韵律声调,艺术上达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清人赵翼指出,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 卷四)。
湘夫人
一、 知作者识作品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文学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等,其中《离骚》为其代表作。传说我国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汨罗江英魂——屈原。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作为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屈原一直倍受尊崇,在中国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屈原的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里程式的丰碑。它突破了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呆板形式,代之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样式,并广泛吸收楚地民歌的形式,创立了新诗体“楚辞”。楚辞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诗歌影响极大。同时,屈原的诗辞藻优美、想象丰富,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广泛地为中国文学家特别是诗人所借鉴运用,其后的浪漫主义诗人大多从中汲取营养,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个例子。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的对象有天神,如《东皇太一》(天上最尊贵的神)、《云中君》(云神)、《东君》(日神)等;有地祇,如《湘君》、《湘夫人》(湘水水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等。唯独《国疡》一篇所祭既非天神,亦非地祇,而是人鬼。多数篇章都是描写人神剑的眷恋,清新凄艳、幽渺情深,流露出深刻的思念和所求未遂的忧伤。《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