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12 16:53:3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860字。

  《苏东坡传》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苏东坡传》的阅读,全面认识苏轼的生平事迹,熟悉苏轼的主要作品,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2、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
  3、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研读教材所选文本,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现历史,重现形象的;
  2、了解学者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轼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一、课前预习:
  注音训练(自读完成):惝遑      政绩斐然      盘桓      三缄其口      一身就戮
  戏谑      不慊于心      鹤唳      湫隘肮脏      惝恍
  黄州时期代表作品默写
  文本导读(独立完成)
   阅读《两兄弟》的文字,完成l~4题。
  l.选出下列对义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这句话形象地突出了苏东坡好辩、喜欢不顾后果发议论的特点。
  B."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中的"幻想状"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苏东坡天真的一面。
  C."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一句中的"这"指亨利。詹姆斯的心理推理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D.最后一节的划线句运用否定句式,将词语叠用,同时"一个地方"和"三年以上的时光"对举,表达了对苏东坡命运的深切同情。
  2.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文章第一节巧妙地借情况介绍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
  B.文章采用"点-面"相映的手法,既概括地介绍了两兄弟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往具体的事件中再现了人物形象。
  C.作者认为苏东坡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在历史的背景下客观写出了苏东坡形象的丰富性。
  D.苏东坡之所以"生如飞蓬",主要缘于他"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吃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的性格。
  3.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两兄弟分别像文中提到的哪一位西方作家?为什么?(6分)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两兄弟各有什么样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苏东坡性格中"闲不住"的特性的?(6分)
  二、课中研读:
  探究讨论(小组完成):《兰亭集序》和《赤壁赋》(前)生命意识比较。
  三、课后整学:
  延伸阅读(一)(分析答案)
  文赤壁(06年高考山东卷)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