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3 23:02: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40字。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罗林娥    地区:湖南衡阳  学校(通信地址):耒阳二中
  邮编: 421800      电子邮件: line138@sina.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项羽之死》  年级  高二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6学段
  教
  学
  目
  标  1.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学能力: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确认重点字词句,积累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
  2.品评分析历史人物项羽。
  3.探究“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教
  学
  重
  点  1.品评分析历史人物项羽。
  2.探究“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教
  学
  思
  路  ①初读,疏通字词障碍,感知文章大意 → ②熟读,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 ③精读,探究“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主要
  教学
  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
  学
  资
  源      《项羽之死》课件
  《霸王别姬》歌曲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课前活动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项羽之死》,扫除字词句障碍,疑难问题请先做好标记。
  2、围绕课文的场面一编个短剧,确定角色排练,准备课堂表演。                                                            学生利用早晚读时间朗读课文,课余排练短剧。     课前的初步感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课效率
  二、
  课堂导入
  放歌曲《霸王别姬》及歌词
  教师导入:有人把《史记》誉为悲剧英雄画廊,西楚霸王项羽则是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段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喑口恶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卷起千堆雪”的浪花,群山万壑中殷殷不绝的回响,两千年来无数读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长长叹息。  学生聆听歌曲,回顾故事内容,感受曲中的悲壮氛围,进入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的发言创设情境。
  三、
  初读文本
  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且质疑。
  2、教师预设练习,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用课件打出)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骑皆伏曰
  (二)指明下列红色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词义
  1、项王军壁垓下
  2、左,乃陷大泽中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4、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5、此天之亡我
  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并翻译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3、籍独不愧于心乎?
  4、骏马名骓,长骑之
  (四)用自己的话概叙文章大意
  《项羽之死》记述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  学生讨论,并明确。  1、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了解学情。
  2、为实现教学目标2作铺垫。
  四、
  熟读文本
  品评分析  1、 学生熟读课文,梳理课文故事情节。
  本文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他的性格。
  2、学生表演短剧。
  3、 结合课后练习一,品评语言,分析项羽人物形象。
  故事————语言————人物形象
  垓下之围——惊、起、饮、歌、泣——多愁善感
  东城快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勇猛、自负
  乌江自刎——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知耻重义  1、学生齐读课文
  2、课前学生针对第一个场面自己编了一个短剧,课堂上学生倾情演绎,课堂气氛高涨。
  3、学生讨论并评价。      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品味项羽的性格特征,为合作探究阶段埋下伏笔。
  五、
  精读文本
  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精读课文,每组研读一个场面,合作探究散文《项羽之死》是怎样刻画项羽这个人物的?
  故事场面——刻画手段
  垓下之围——动作、语言、映衬
  东城快战——动作、语言、场面
  乌江自刎——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小结  本文刻画项羽的手法:⑴环境的渲染与烘托;⑵生动传神的动作细节;⑶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2、结合课后练习三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鸿门宴》在刻画项羽形象之异同。
  3、结合课后“相关链接”杜牧、李清照、王安石的诗探讨诗是如何塑造项羽人物形象的,与散文《项羽之死》进行比较,体会“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的含义。
  4、布置作业
  联系必修课中的《鸿门宴》及与项羽有关的古诗文,运用历史辩证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题为“我看项羽”。                        学生分组活动,派出代表阐述本组观点,且他们互相质疑讨论,深化自己对“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理解。     比较阅读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本单元的专题设计意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