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14 17:54: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60字。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点评】结构美,在于它为内容的排铺提供了舒畅的空间,并具备使前文后语有机承接的逻辑机制。授课教师抓住了这一要津,从概括《阿房宫赋》的内容入手,让学生感受课文结构与内容的和谐,其间注意引导学生审视各段文字的内在联系。教法合理,推进顺畅。“假设置换”,给学生以深入探究的机会,亦属妙着,果然有收效。
  《阿房宫赋》“铺事”的材料极为丰富,作者精心切分、钩连,由物及人,再由人及物,为“写志”奠基蓄势,堪称“巧妙”。欣赏这点,似应着力强化。
  师:欣赏完了《阿房宫赋》的结构之妙,再让我们欣赏它的语言之美。《阿房宫赋》的语言之美是众口同声的。有人说,它的语言是有颜色、有声响的。你甚至可以听到百姓的叹息声、宫女的啜泣声、帝王的呵斥声、戍卒的呐喊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去领略美、品味美吧!
  师:(板书:二品语言)下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句子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赋”的特点,说说哪句话、哪段话最精彩?为什么?
  (生读书、思考3 分钟)
  师:(巡场、了解学生情况)同学们画出的值得品味的句子很多,比较集中的大概有十几处,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句子共同咀嚼品味。
  同学们先看第一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很多同学都画了这一句。它好在哪儿?
  生1:简洁。两组偶句,12个字极俭省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资。
  生2:概括。从“六王毕”到“四海一”,历史漫长,作者只用了六个字。
  师:好。从“(秦)孝公据肴殳函之固”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从“毕”到“一”,横扫百年时空,可谓力扛千钧。这六个字体现了“赋”的什么特点?
  生(部分):跳跃。
  师:对,跳跃。“赋”非诗非文,亦诗亦文,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跳跃。除此之外,这句话还好在哪儿?
  (生沉默)
  师:同学们看“兀”“出”两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儿?
  生1:用得好,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
  师:留下什么样的想像空间?想到了什么?
  生2:我想,用的木料一定很多。
  生3:我想,为建阿房宫死的人一定不少。
  师:请同学们再从地理位置上考虑,由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砍伐者为什么放弃距阿房宫较近的“秦陇”,而偏要舍近求远,去蜀山砍伐树木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