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创新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390个字。
《桃花源记》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单春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顺畅地诵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课文第1、2节中的字词并翻译。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1、2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耐心阅读文言文的品质。
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疏通并翻译课文第1、2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二、 了解作者与背景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然后明确。)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生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俨然阡陌交通垂髫诣太守(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并让其它学生进行订正)
2.学生展示朗读情况。
四、学生分组自由阅读课文,力争达到背诵的程度
(背一段时间后,指名学生自由背诵自己背上的句或段。)
五、理解课文第1、2节
(一)理解加点的字词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缘溪行:沿着
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4.落英缤纷:花
5.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6.欲穷其林:尽
7.夹岸数百步:溪水的两岸8.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
9.便舍船:离开10.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13.阡陌交通:交错相通14.鸡犬相闻:听到
15.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16.悉如外人:都、全
17.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
(二)句子翻译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沿着小溪往前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这种美景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翻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