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乾坤大挪移”——诗的“通感”
- 资源简介:
约6840字。
感觉的“乾坤大挪移”——诗的“通感”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是诗的通感问题。这一节课我把它的标题叫做“感觉的“乾坤大挪移”:诗的“通感”,这是一个借用,有同学笑了。这个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借了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当中武功的名字,练武功有乾坤大挪移,显然是金先生的想象,但 语言艺术确确实实可以做这样的感觉的挪移,作得好的话,它将是非常的美妙,非常成功的。我们今天要谈论的通感呢,就是这种感觉错位的艺术,有意识地把感觉错位,这是指在诗歌创作当中,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这些本来分属于不同的部位,分属于眼、耳、鼻、舌、身这样的不同的感觉呢,把它们沟通起来,不仅沟通,还有意识地作一些非常有趣的错位,这样呢生成一种特殊的美感,有意识地错位生成这种特殊美感呢就是通感。这样的美感生成以后呢,诗歌的世界就非常奇妙了。音乐呢,本来是听的,现在呢,可以看,可以用眼睛去看音乐,色彩是用眼睛看的,绘画呢都是用眼睛看的,现在呢,我们可以用耳朵去听,可以去听色彩。冷暖会有重量,气味会有质感,我们鼻子嗅觉再灵敏的人闻到的气味,可以用质感的东西把它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通感它也是语感。学习诗歌这种高妙的,这种作为王冠上明珠的这种语言艺术,语感的问题是个最重要的问题。上次我们谈语言张力的问题,那也是语感。那么通感呢,其实也是语感。只不过它是更高超的、更微妙的、更巧妙的一种语感。
我们请大家看这样的一首作品。这是我们很熟悉的一首作品,综的作者因为这一首词而得到了高名,得到很大的名声。北宋宋祁,有一首《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这样的一首词,不管大家有没有读过。请大家说说,你对这一首词的你的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在什么地方?大家集体说出来好吧!
生:红杏枝头春意闹。
师:对,那么这一首词呢,大家一读,肯定印象最深的,哪怕你第一次接触,你一定会被红杏枝头春意闹吸引,其实平心静气地去想一想啊,这一首词如果不是这一句,或者说,我们宽容一点地,这两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不是这样的精彩的表达,那么这首词,它很平常。咱们宽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