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35
- 资源简介:
约3230字。
《最后一课》(都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了解文章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三、课程类型:综合课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具说明:多媒体投影仪(内含图片、文字),板书。
六、时间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看过《金陵十三钗》吗?(请看过的学生简单复述故事。没人看过就我讲。)继续提问: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学生回答后。)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放映艾青和周恩来的图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投影标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读音,先点学生读,全班齐读两遍。(包括多音字。)
3、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情况。(投影图片,回忆故事情节。)
4、我再来检查课文你们读懂了吗?
投影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要答到小弗郎士不能再学法语,韩麦尔先生不能再教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