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4460字。
《最后一课》导学案
白音昌中学七(下)《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导学案(三周4课时)
主 题 最后一课 主备人 孙海荣 总课时 12 第 节
课 型 综合解决课 授课人 孙海荣 时 间 2012、3、15
学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小说的相关知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积累相关字词。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体验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
4、初步感受小弗朗士通过心理变化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
重 点 目标2
难 点 目标3、4
导 学
方 法 导读法、 积累法 合作探究法 圈点批注法
问 题 导 学 过 程 时间
预设 师生行为及
二次设计
课前教师寄语: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感受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
二、自读目标——导向:
相关资料1、都德:
都德(1840~1897),( )19世纪的著名( ),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简介写作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 1
1
千万勿忘积累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任务明确
提高效率
争取在预习时要求自己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