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2/10 15:23: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060字。

  《短新闻两篇》导学案(教师用案)
  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新闻特点,培养阅读和分析新闻作品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语言特点,总结筛选、概括新闻信息的方法。 3.激情投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第一课时
  (一)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纽约时报》前执行主编、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记者。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因撰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于1960年获 普利策新闻奖  。
  二、了解背景
  1.《别了,“不列颠尼亚”》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腐败的清政府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割让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九十九年。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958年,《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罗森塔尔被派往波兰工作,他到布热金卡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采访时,已不知有多少记者来过,昔日德国法西斯统治下的大屠场已没有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以及在和煦、明亮的阳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似乎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然而在这平淡的事实中,他却以独特环境中的见闻感受,发现了平静之下的风暴,感受到罪恶与善良的对立,以情感波澜构成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优秀作品的基调。本文发表于1958年8月31日的《纽约时报》上。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三、文体知识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也叫消息,它以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 真实性  、 针对性  、  时效性 的特点。
  新闻一般由  标题  、 导语 、 主体  、 结尾 四部分组成。
  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五个“w”和一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
  四、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课文中标画出最能引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