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论语》选读综合试题汇编
- 资源简介:
约183
800字。
2012《论语》选读综合试题汇编
1.《为政以德》
(1)(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韩非子:以法治国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2)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23.(1)根据“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句,概括一条四字成语。(1分)
(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4分)
(1)众星拱北。
(2)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本原则,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距,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但有忽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作用之嫌。
乙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24.孔子的“德政”有着丰富的内涵,说说上面这则文字体现了怎样的德政原则。(2分)
体现了德政的取信于民原则和节用爱民原则。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分)
子欲善而民善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