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4份)
- 资源简介: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将进酒 教案.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李白诗 教案.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课时 教案.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课时 教案.doc
(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2,教学建议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但持论必须有据.
(2)《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
……
教学案
科目: 高二语文 主备人: 顾显 备课日期:
课 题 将进酒 第 1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
2.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2.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莫使金樽空对月 ⑵烹羊宰牛且为乐
⑶钟鼓馔玉不足贵 ⑷斗酒十千恣欢谑
四. 鉴赏情感
1.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悲→ 欢→愤→狂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