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430字。
《父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点面结合、细节生动传神、语言内涵丰厚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2.体味苦涩、温馨、无私的父爱。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在这个温馨的家里,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当然,母爱和父爱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下面,我设计了两个填空句,请同学们选其一填空:
1.母爱如 ,父爱如 (提示: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母爱如小溪,曲折而悠长,父爱如大海,深沉而宽广)
2.母爱是 的,父爱是 的 (提示:母爱是温柔的,父爱是深沉的;母爱是慈祥的,父爱是严厉的;母爱是有声的,父爱是无言的)
尽管父母的爱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这两种爱又有怎样的共同点呢?那就是无私的,伟大的。
也许是父亲的爱过于深沉,从小到大,我们的笔下写得最多的恐怕是母爱,即使在我们的教材里,写母爱的也多于写父爱的。至今,我们印象最深的写父爱的文章恐怕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人把朱自清的《背影》称之为写父爱的“绝唱”,有这样一个“高标”,谁还敢再写父爱呢?有!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当代著名的作家刘鸿伏。他写诗歌,写散文,也写小说。他的作品曾为《名作欣赏》《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读者》等多家报刊转载,并入选10余种初高中及大学教材。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刘鸿伏的父亲的世界,去感受那来自大山深处的苦涩而温馨的父爱。
(二)印象父亲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父亲》全文,父亲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能不能从不同的侧面来概括一下你对作者父亲的印象,说说作者的父亲到底是个怎样的父亲。既要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又要从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提示:贫穷的、勤劳的、勇武的、乐观的、豁达的、严厉的、爱子的、崇拜土地的、崇拜文化的、有些自卑的……)
(三)感受父爱
感受一:读过了课文,同学们一定会被文中的一个个细节所打动,下面请大家说说你被父爱打动的细节。
(提示:田头接“书”——表现的是父亲对“我”未来的担忧;旅店落泪——表现的是父亲因为“我”年龄小、家里穷,有可能受人欺侮的担心;校园嘱咐——表现的是父亲对“我”的期望;临别给钱——表现的是父亲对“我”校园生活的关心)
在完成这个教学环节时可穿插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父亲见“我”拿到录取通知书,为什么不欣喜若狂,反而“黑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