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诺夫卡苹果》课堂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430字。
《安东诺夫卡苹果》课堂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能力目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教学重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侧重引导,让学生在对文本的赏析中进一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俄罗斯作家蒲宁的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
首先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伊凡•蒲宁(1870-1953),俄罗斯作家。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1887年开始发表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903年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得到评论界的注意。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末日》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11至1913年间,蒲宁又创作了一系列农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苏霍多尔》、《欢乐的庭院》、《蟋蟀》、《夜话》、《扎哈尔•沃罗比约夫》、《莠草》等。这些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农村的落后和黑暗,农民的愚昧无知。但情调低沉,没有生机,没有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了《弟兄们》(1914)和《来自旧金山的绅士》(1915),表现了他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憎恶。流亡国外以后,蒲宁的创作仍充满活力,除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而外,还有将近200篇短篇小说,其中较出色的有《米佳的爱情》、《中暑》、《三个卢布》、《幽蝉的小径》、《乌鸦》和《在巴黎》等。
二、 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介绍作者的写作特色。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那么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