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5110字。
2018届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第1课之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导学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 1、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授课
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诵读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个性
补充
情境导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关于《论语》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钱穆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论语新解》)林语堂说:“《论语》这部书,是孔学上的圣经,是一套道德的教训。”(《孔子的智慧》)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关于《论语》
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2、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语:言论。
3、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