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12份)
- 资源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一).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八).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二).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九).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六).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七).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三).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十).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十二).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十一).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四).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五).doc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揭秘]
(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
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杨炯《从军行》中的书生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1.这两类形象有时出现在同一作品中。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和“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2.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是同一个,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在寒江中独自垂钓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二)考查角度
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典例试做]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意助读】
楚地的酒香醇劲大,饮了连醉三日;醒后看到园中的花经雨之后,格外红艳。没有人能画出我陈居士的形象,我在亭角迎风站立,在寻找诗情,风将我的衣袖吹起。
我喜欢手把山瓢痛饮,你不要笑话;心里发愁的时候,酒在助眠上有奇功。酒醒后,我推门去寻觅诗情,只见明月辉映下乔木高峻突兀立在那里。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形象特点:①行为洒脱,(1分)②情趣高雅。(1分)
分析: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1分)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1分)
[解题攻略]
鉴赏人物形象的“四法”
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
……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命题揭秘]
(一)事物形象
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具体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意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意,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二)考查角度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典例试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送 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 莫,莫非。
【诗意助读】
楼外杨柳垂下千万条如丝的枝条,好像要系住那春天,但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是否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
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我只好举酒送春归去,春却没有回答。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
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概括形象特点,2分)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结合具体词句分析,3分)
[解题攻略]
一、分析鉴赏诗词中事物形象的方法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
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
……
分析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命题揭秘]
(一)修辞手法
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仗、铺陈、比兴、对比、反复、叠字、双关、互文、设问等。
(二)考纲要求
高考对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三)考查角度
(1)辨认并具体分析诗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
(3)通过意象、诗歌内容、诗歌情感、炼字等间接考查修辞。
[典例试做]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诗意助读】
(《秋斋独宿》)山中的月亮皎洁明亮,风儿不时吹动竹林。半夜里鸟儿不时被惊起,只有屋里的人独自静静地安眠。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幽深的竹林中传来阵阵雨声。惊起的鸟儿不时地一声鸣叫,寒冷的枝头让鸟儿难以安眠。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