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狂人日记》教学设计
广州三中 梁咏梅
一、导入:《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中国古典小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前面也看过了几篇文言文的短篇小说了,能说说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认识吗?
中国小说发展到现代又是一种什么样子呢?就让我们来读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作《狂人日记》吧
二、检查预习:关于“开山作”有哪些相关的知识点?(从课文前后的一些文字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1.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杂志
2.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
3.奠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另注:笔名“鲁迅”首次出现于中国文坛)
三、整体感知:比较这篇现代白话小说开山作与古典小说的不同之处
1. 以人物的心理意识流动组织小说
2. 以第一人称叙述
3. 日记形式
(古典小说重情节,多以第三人称全观角度叙事)
四、合作交流:请说说你在读小说时产生的疑问
【小组交流,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一些小组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合作探讨:在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几个集中探讨
1.“狂人”为什么名之为“狂人”?
【引导阅读文本并探讨】:所谓“狂人”是从所谓“正常人”的角度说的,“狂人”即“不正常”的人。文中的“我”有哪些不正常的表现——极度敏感,日夜胡思乱想,常发生错觉、幻想:怀疑周围的人,不论认识与否、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贫富亲疏,甚至骨肉之亲的大哥都仇视他,想吃掉他,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小动作皆包藏祸心。从医学角度看,这种处于反应性妄想之中,对周围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而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就是“迫害狂”的病症。
进一步启发:但这样“不正常”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称之为“疯子”,“狂人”与“疯子”有何不同吗?作者为何冠之以“狂人”而非“疯子”?——“我”不但怀疑周围的人,居然还试图改变它们(依据第十节有关描写),并预言“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就不单是“疯”,而且是“狂”了。
2.“狂人”是怎么产生别人要吃他的想法的?
【引导阅读文本并探讨】:先是觉得大家都仇视自己,然后因街上一个女人打儿子时说的“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而受到触动、“启发”,接着由听说佃户吃了恶人的心肝而推论“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而且他还找出了别人要吃自己的理由——
①曾踹了古家的簿子(古旧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②好人可以被翻作恶人;③古来时常吃人:“易子而食”、“食肉寝皮”,“易牙蒸子”、徐锡林(麟)心肝被炒食,人血馒头,佃户吃恶人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