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2
- 资源简介:
约3540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
一.导语:
同学们,《孙子兵法•谋攻》曾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那么,古稀之年的烛之武是如何在力量悬殊下智退秦师达到这一最高境界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二.过程:
师:首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ppt展示)
一,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二.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
师:我们一起回顾下当前的战争形势——
(ppt展示春秋时期形势图)
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师:可谓大军压境、大战一触即发,那么,在如此危机的情势下英雄人物烛之武——出场
师:齐读第三段。
生:(齐读第三段)
师:有哪位同学想给大家范读?你可以充分的把自己想象成烛之武嘛!
生1:(第三段文本)
师:声音非常洪亮,声调的抑扬顿挫注意下就更好了。谁在试试?
生2:(第三段文本)
师:大家的掌声足以说明一切。看来如果我们是秦伯也会被你说服的。
生:(笑)
师:如果有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烛之武仅仅用了125个字就成功地劝退秦伯平息了一场战争,那么大家思考,烛之武是怎样劝退秦师的?
(ppt展示问题)
师:以划分小层的形式给同学们几分时间讨论,分几层合适,为什么?
生:(讨论中)
生1:四层。前两句一层,先说现在形式;从“若亡郑到君之薄也”是二层,说的是灭亡郑国不好;“若舍郑到君亦无所害”是第三层,秦国可以把郑国当成友好邻国;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到唯君图之”是晋国的侵略之心。
生2:五层。前三层和前面同学一样,第四层我认为是从“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到何厌之有”是晋惠公曾经答应给秦焦、瑕两座池城却失信,剩下的是最后一层烛之武认为晋一定会“削秦”的。
生3:两层。“秦晋围郑到君亦无所害”是烛之武向秦国阐明郑是个对秦国没有威胁的小国,灭亡郑国没有好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到最后”是第二层,晋国有不断扩张的野心会向西侵占秦国的土地的。
师: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说无论分几层都是有道理的。那么,这几层之间的内容在阐释时我把它们打乱一下顺序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