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5810字。
第3课 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菩萨蛮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风若遥远的回音,追着梦的翅膀,在亘古不变的神话里寻找一个金碧辉煌的王朝。她是史册里深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她是云彩里镌刻的记忆,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厚重和大气。她宛如宝剑上镶刻的星辰,恍若皇冠烘托的太阳,一袭轻纱下的曼妙舞蹈,摇醒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生活在战国时期楚国的楚怀王、顷襄王当国之时。其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但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于是屈原创作了《国殇》这首祭歌,以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县)人。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是个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的诗人,性情狂放不羁,好交结游侠。想通过立功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两次北上蓟门,所谓“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盼望像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那样在边塞立功封侯。尽管这种愿望当时落了空,但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创作出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力作《燕歌行》。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反对,革新不久就以失败告终。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人分别被贬边地。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即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所写。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能诗善词,以词的成就为高。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诗词,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被誉为花间词人之鼻祖,对后世词影响较大。这首《菩萨蛮》称物芳美,雍容绮绣,堪称代表之作。
睢景臣,字景贤,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江苏扬州人,后来移居杭州。《高祖还乡》虚构了汉高祖刘邦得志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蔑视。语言通俗泼辣,生动诙谐,是元曲中的讽刺名篇。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犀甲 xī 蓟北 jì
毂 ɡǔ 飐 zhǎn
殪 yì 銮舆 luán
霾 mái 觑 qù
玉枹 fú 几斛 hú
旌旆 pèi 脯 胸脯 pú
擂 擂鼓 léi 果脯 fǔ
擂台 lèi
2.识通假
(1)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通“披”,穿着。
(2)霾两轮兮絷四马 霾:通“埋”,埋住。
(3)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一伙。
3.解词义
(1)车错毂兮短兵接 错:交错。
(2)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