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学案
- 资源简介:
约9560字。
第6课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一首首经典的诗词,演绎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展示着一幕幕动人的场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五首诗词,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着对人生的理解。请同学们以客观的态度走近这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们的生命气息。
1.作家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忧惧苦闷的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博览群书,“尤好《庄》《老》”,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弃礼法,“竹林七贤”之一。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兵”。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
险恶的社会现实和隐曲的诗歌创作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其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期间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进行着尖锐的斗争。阮籍处在两大集团激烈斗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阮籍这种避世远祸的政治态度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就形成了《咏怀八十二首》。这组抒情诗,主要抒写作者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嫉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曲折隐晦。
《杂诗十二首》(其二)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系组诗,约作于义熙十年(414),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杂诗十二首(其二)》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独善”与“不平”
陶渊明少年时代怀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理想难以实现。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但终其一生,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小官。三十九岁时,其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自娱以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后来他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