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12070字。
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单元概述
〔目标导航〕
1.掌握古代小说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2.掌握古代神鬼小说的特点。
3.学习鉴赏古代小说,鉴赏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内容概说〕
本单元选取《西游记》《聊斋志异》两部小说。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这两部小说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代表。它们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奇幻”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在奇幻怪异的人物与故事情节中寄托了丰富的人文情怀。
《西游记》以孙悟空的活动为主线,全书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回到第七回,讲述孙悟空出世的故事。剩下的是第二部分,讲述孙悟空辅佐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的故事。取经的道路是艰险的,每一次劫难都是对取经队伍里每一个成员意志与品性的考验,更是痛苦的磨炼。本单元节选的部分是八十一难中的大战红孩儿一节,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的磨难,而孙悟空最终凭借观音菩萨的力量收服了红孩儿的故事。
《香玉》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占篇幅最多的是狐鬼故事。这些狐鬼、花妖、精怪,大多是美丽、善良、聪明、正直的。他们或吟诗,或嬉戏,或深情款款,或温婉友善,常常给那些落魄的书生带来安慰与帮助。《香玉》讲述了一个住在崂山玉清宫中的胶州书生黄生与白牡丹花仙香玉恋爱的故事。在描写牡丹枯死后,黄生日日啼哭,他的真情感动花神,使香玉复生的同时还描写了由宫中耐冬树仙变幻的另一仙女绛雪的贞静、清雅的品格。
《王六郎》描写了一个沉沦水中,帮渔人捕鱼求得几口暖身酒喝的水鬼,上天安排他找替身返回阳世,他却放弃了取代自己的两条生命的极好机会,最后成为一方“土地”的故事。
〔赏析指导〕
这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刻画了一系列幻化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些奇幻的境界,人物形象塑造都体现了人性和物性的完美结合,都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对现实都有所影射,以及多用幻想、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其一,语体的不同。一为白话,质朴自然;一为文言,简洁典雅。
第二,作品塑造的神鬼形象有所不同。《西游记》除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正面的神怪形象之外,其他鬼怪的形象大都貌恶,且在外形上留有很多物相。如黄风怪的模样:“血精精的赤膊身躯,红媸媸的弯环腿足。火焰焰的两鬓蓬松,硬搠搠的双眉直竖,白森森的四个钢牙,光耀耀的一双金眼,气昂昂的努力大哮,雄赳赳的厉声高喊。”(第二十回)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站在唐僧师徒的反面,性格雷同,基本上都是作恶多端、面目狰狞、凶狠残暴,在他们身上,兽性多于人性。而在蒲松龄的笔下,由妖狐鬼怪变化的人物多是女性,大都是外貌极美的:像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娇娜》);公孙九娘“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公孙九娘》);香玉“艳丽双绝”(《香玉》);青凤“弱态生娇,秋波流慧”《青凤》。更重要的是她们不但貌美而且心善。《红玉》中的红玉主动帮助贫士冯相如娶了妻子卫氏,并在冯相如遭到恶霸欺辱,父亡妻死子散后帮他重整破碎的家园;《封三娘》里的封三娘,热情帮助她的好友范十一娘择婿。而且,她们性格各不相同,婴宁的纯洁无邪、天真烂漫,小翠的无视礼教、智慧超群,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们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人性的渴望。
其三,《西游记》对现实的影射,往往曲折地暗含在人物的诙谐幽默的语言中,或者暗含在作者描绘的神奇世界中。《聊斋志异》则有一些作品,直接控诉了现实的不平和社会的黑暗。
第三课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理解本文文白相间的写作特点,品味本文诙谐的口语与典雅的文言的相谐之妙。
3.了解当时的社会人情,世态炎凉;体会孙悟空力保唐僧的执着、豁达胸襟。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及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 “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2.开阔视野
(1)《西游记》内容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