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释猜嫌》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8140字。
第六课 情真意切释猜嫌
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 《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40回为高鹗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伯父、父亲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作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因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雪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本身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做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新的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2.开阔视野
《红楼梦》内容评介
女娲补天留下一块石头,遗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天长日久,石通灵性,化为宝玉一块,被一僧一道带入世上走了一遭,故事被空空道人抄传,名为《石头记》。
巡盐御史林如海因夫人病故,将独女林黛玉送至外祖母家寄养。外祖母贾母是荣国府的当家人。荣宁二府是贵族世家,贾母有贾赦、贾政二子,孙辈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女孩;贾政之子衔玉而生,因名之宝玉,此子不好读书,只喜欢与姐妹丫鬟们玩耍,由于深受贾母疼爱,在家中备受重视。
黛玉一入贾府,就和宝玉一见如故。不久,贾政之妻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和女儿薛宝钗也入住贾府。薛宝钗曾得异人所赠金锁治病,此锁便须臾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