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之间》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9210字。
第九课 祖孙之间
学习目标
1.体会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大家族的腐朽与没落,歌颂封建大家庭中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2.了解巴金其人及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等基础知识;学习小说中运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本文感情真挚、细腻生动的语言特点,并通过联系当时时代背景来琢磨人物形象及祖孙之间微妙的关系。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04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里,能比较真切地感受到家庭专制对年轻人身心的摧残。他对社会上一切压制人性、妨碍个性发展的专制制度深恶痛绝。
1927年去巴黎求学,写下了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9到1949年底,他一共创作了18部中长篇小说,12本短篇小说集,16本随笔散文集,还有许多翻译作品,为中国新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的地位,其中又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显著。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和《火》的第一部、第二部。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是《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还有《憩园》《寒夜》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1984年在东京国际笔会上,巴金成为“激动人心的中心”,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豪”。
2.开阔视野
(1)《家》内容评介
五四运动后,地处四川成都的封建大家庭高家也受到了新思想的冲击。高觉民和高觉慧是两个正在读书的进步青年,他们最早觉醒,并反抗封建家庭的专制统治,积极投身学生运动。觉民爱上了表妹琴,而觉慧则正热恋着侍女鸣凤。觉新是他们的大哥、高家的长房长孙,他聪慧好学,却又懦弱顺从,屈服于旧礼教的压力,放弃了学业,挑起料理整个家庭的重担。觉新逆来顺受的性格,导致了他爱情生活的不幸:他和从小青梅竹马的梅表妹的爱情被“母亲之命”断送了。觉新默默地服从长辈的安排,娶了现在的妻子瑞珏。
瑞珏美丽善良,这给了觉新不少安慰。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出世,使觉新无限欢喜。两年后,五四运动爆发了,新的思想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他成了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他在花园散步时,遇到了鸣凤,他们互诉衷情。觉慧对鸣凤说,他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打断了他的话,凄然说道,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
梅出嫁后不久就守寡。这天,为避军阀混战,她被迫躲入高公馆,不期然地与觉新相遇了,泪眼相对,两人心中的伤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善良的瑞珏知道了他二人的隐情,心里十分同情梅,她真诚地安慰梅,两人成为知心的朋友。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