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3000字。
【略读】 《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细细品味语言,理解两篇文章不同的特色。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1)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今崇福)人。17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弘一法师)。1921年赴日本学习西洋绘画与音乐,同年冬回国,任教于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春晖中学、立达学园等校。抗战时期在桂林师范、重庆艺术专科学校等校任教。1952年起任上海文史馆委员,1954年起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1927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漫画册《子恺漫画》,并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写作散文,先后出版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上海开明书店1931)、《中学生小品》(上海中学生书局1932)、《随笔二十篇》(上海天马书店1934)、《车厢社会》(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子恺近作散文集》(成都普益书局1941)、《教师日记》(上海万光书局1944)、《率真集》(上海开明书店1946)等,还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等译著。他长期从事艺术教育,早年接受过佛教影响,亦关心民间疾苦,故早期散文以描写儿童生活与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多赞美儿童的纯洁心地,以反衬成人世界的恶俗;多从日常生活琐事取材,让纷纭世界的一鳞半爪点染生活的情趣与哲理,讲求趣味,给人以飘然出世之感,但有时失于琐细。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则渐次贴近现实,写了一些关怀民生的力作。从总体上看,其散文情感真诚蕴藉,笔法自然洒脱、形式灵活多样,能于平凡琐细处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并兼有诗情画意与幽默情趣,在现代散文中别具一格。
(2)张抗抗
张抗抗,1950年生于浙江杭州。主要作品集有《夏》《张抗抗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朱丹》《情爱画廊》,散文集《橄榄》等。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云霓(ní) 恺(kǎi) 薄(bò)荷
垂髫(tiáo) 啖(dàn)着 糠粞(xī)
关雎(jū) 葛覃(tán) 抽搐(chù)
怦(pēnɡ)然
2.掌握词语
(1)黄发垂髫:头发花白的老人和头发下垂的小孩儿。
(2)抽搐: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