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4920字。
《垓下之战》教学设计课后反思选修教案
学情分析
高二的文言文教学重点也应放在让学生加强积累、巩固基础上,同时应要求熟练掌握课本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情况,教师应激发学生迎难而上、主动探究的意识;减轻本学科学习负担,讲课重点突出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应使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不能以考试作为学习内容的导向。
经过一年的训练,高二学生应有足够的文言文知识积累,这一年的训练重点在于掌握分析重点句段的能力,包括熟练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语法规则,着重培养在具体语段中分析词意的能力。针对学生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多加表扬肯定。
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在课前设计了说说有关项羽的成语故事,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为第二课时下文的人物分析做铺垫,学生表现比较积极,本节课也可以说是对学生预习本文的反馈。本节课重视诵读,先读顺句子,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再读通句子,采取分小组自主探究,试着放手,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大部分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整个课堂设计时间上显得有点仓促,评测练习这块,在课堂上没有处理,留到课下解决。
教材分析
我讲课的题目是《史记》选读中第五单元第九课《垓下之战》第一课时。《垓下之战》节选于《项羽本纪》,是《史记》中写得最动情也最富文学色彩的一幕。本文描写了楚汉战争的最后一仗,通篇气势磅礴,情节起伏,脉络清晰,展现了西楚霸王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壮,让后人具体感受到战争的宏伟气势和激烈程度。本文先交代了垓下之战前项羽所面临的不利形势,在刘邦君臣的精心谋划下,项羽处于各路英豪的合击之下,形势万分危机。然后描述了垓下之战的三个场景:霸王别姬、快战东城、自刎乌江。本文语言平易,精练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情感壮美,动人心魄。
作者以一种对悲剧性人物个性化的体验和感觉,运用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极具生动形象、贴近人性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已经学过了诸如廉颇、蔺相如、韩信、孙膑等人物,但这些人物都不如项羽有争议,找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做重点案例来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辩中加深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了解,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本节课分为两课时讲授。鉴于本文文字障碍少,文章容易把握,放手让学生预习。我将第一课时重点放在预习反馈上,将文言文知识的梳理效果,疏通文章,课前预习,课堂上主要以展示,交流,检查为主,给予适当点拨。
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史记》等有关常识。
2、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加强诵读,整体感知文本。
垓下之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史记》等有关常识。
2、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