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考》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5350字。
《送考》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1、导入:
1.请仔细观察以下图片,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人物的神态。
2.画:儿童——吾爱童子身
丰子恺的烟嘴上刻着近代诗人八指头陀的一首诗: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3.小结:
丰子恺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儿童漫画是他的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在丰子恺心里,儿童的世界自由、纯洁、简单、充满想象力,远胜过险恶、虚伪,被种种节律和拘束桎梏得没有活力的苍白的成人世界,因此他兴味盎然地做着儿童世界的“观剧者”,观察并赞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希望用画笔唤回人们的童心,重回到那个洁净的世界。
2、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笔下考生的形象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通过场景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3.领会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为文态度。
三、作者生平: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于此,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
文革中遭迫害,1975年逝世。
四、整体感知并思考:
1.按照时间顺序,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场景?
2.出现人物最多的是哪个场景?此场景中,人物之间的表现有何不同?
五、自主学习:
后四个场景以学生为主,划出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的句子,仔细体味,谈谈自己最有感触的片段。
6、合作释疑:
你认为哪些词句可以反映出考试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作者对于考试、对于学生有何种态度?(从文中找出依据)
七、小结:从孩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考试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