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学案
- 资源简介:
约8460字。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合欢 树
一、作者名片
扼住命运的咽喉者——史铁生
简介: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1969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评价:史铁生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自强自尊,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
作品: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天的玫瑰》等,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二、背景回放
子欲养而亲不待
等到史铁生成为作家后,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他在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
母亲因为儿子的疾病而憔悴,最后因疾病缠身过早去世。作者再回到小院,听说那棵被母亲当作含羞草种下的合欢树长得非常茂盛,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的良苦用心。作者内心充满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和痛苦,所以只好独自躲到安静的小树林里寻找慰藉,用笔写下真心的忏悔。
【拓展链接】
史铁生对命运独特的看法
史铁生瘫痪之后家人让他去拜佛,他不拜。他说:佛不能使他瘫痪的双腿站立起来,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称其为佛。他认为佛之本义乃“觉悟”,是一个动词,是行为而非绝顶的一处宝座。
家人让他算命,他不算。他说:如果命好则无须算,“好”自会来;如命不好,更不必算,乐得活一天高兴一天,省却明知前程险恶,还不得不步步逼近那灾难,成天战战兢兢,何苦!高人说能“为你避灾”,史铁生也不信,因为那就是命运无定了,其所“算”,乃是妄说,还算它干什么?
但史铁生似乎又“信命”。他说,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难道一个人所走的路不都是这一条路?但这并非不要把握“命运”。史铁生的奋斗精神和创作实践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只是不强求什么,不做欲望的奴隶,因为欲望是无边的,人哪有完全“心满意足”的一天。
三、微言大义
史铁生名言集锦
1.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2.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我想,事业相当于一条船。在河上漂泊,你总得有条船。
3.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
4.大脑做不到心灵所能做到的一切。心灵比大脑广阔得多,深远得多,复杂得多。
5.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一、音形识记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侍弄(shì nònɡ) 戕害(qiānɡ hài)
处方(chǔ) 给予帮助(jǐ)
B.空余(kònɡ) 够呛(qià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