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330字。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积累熟语及运用
1.欲速则不达: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
3.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运用】(判断下面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摒弃欲速则不达和大拆大建的做法,注重“绣花”功夫,突出地方特色和人居环境的改造。(×。应用“急功近利”)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证监会早已出台了对上市公司承诺履行监管指引,贵公司为何不做出明确回复?(√)
3.逝者如斯,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坚强地好好活下去。(×。应用“逝者已矣”)
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孔子认为真正的聪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将君子的过错比作日食月食,有了错误,“________________ ”;改正了错误,“________________ ”。
3.孔子认为远离别人怨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强调了政府信用的重要性。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松柏比喻人应该持之以恒完善自身道德修养。
答案: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2.人皆见之 人皆仰之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5.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三、文化常识
宰:本意是充当家奴的罪人。能在屋里劳作的一般都是手工艺匠人,有较专业的技术,由此引申出主管、主持等意。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又成为官吏的通称。春秋卿大夫的家臣和城邑的长官,也都称宰。宰相就相当于百官的头目,所以“宰”又特指“宰相”。
一、通假字
1.诲女知之乎(“女”,通“汝”)
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
3.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要求)
3.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