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5670字。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1.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2.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3.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4.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
5.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运用】(判断下面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从神态看,他面带微笑,非常耐心,和蔼可亲,可以说是循循善诱,身边人听得全神贯注,看起来对他是非常信服的。(√)
2.干了四十年航天,他好像永远诲人不倦,只要是说起火箭的事儿,便激情澎湃,充满活力。(×。应用“不知疲倦”)
3.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下,制止餐饮浪费现象,食堂当仁不让。(×。应用“责无旁贷”)
4.说到底,立法对广场舞进行限制,让大妈们不再任性,并非割鸡焉用牛刀,而是城市化精细治理或者说城市升级管理的必然要求。(×。应用“小题大做”)
5.这位中国著名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和古文学家,四川师范大学著名教授,虽登上学术顶峰,但依然不失箪食瓢饮的学者本色。(√)
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学生颜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老师学识丰富,博大精深。
2.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
3.《论语•先进》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论语•先进》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2.当仁 不让于师 3.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4.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三、文化常识
1.弦歌:弦,琴瑟之类的乐器。弦歌,依琴瑟而咏歌,多指礼乐教化。
2.会同:会,诸侯会盟。同,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指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
3.端:古代礼服名。
4.章甫:古代一种礼帽。
5.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束发加冠,表示已经成年。
一、通假字
1.一言以为不知(“知”,通“智”,聪明、智慧)
2.道之斯行(“道”,通“导”)
3.夫子矢之曰(“矢”,通“誓”)
4.鼓瑟希,铿尔(“希”,通“稀”)
5.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如会同,端章甫(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
2.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用作名词,陈述)
3.所谓立之斯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