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4910字。
有 无 相 生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1.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运用】(判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如果国与国之间都认为以德报怨是最好的相处之道,那么人类的文化将要承担极大的重任,因为人类的基因是帮不上多少忙的。 (√)
2.近日,全球智能共享单车摩拜单车携手联合国环境署等权威机构发起世界骑行日,鼓励人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骑行改变世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在这里望文生义。)
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有和没有、困难和简单并不是直接对立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容易的事、小事积累多了就会发生量变。
3.老子用高台起于一筐土做比喻,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答案:1.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一、通假字
1.自见者不明 (“见”同“现”)
2.死而不亡者寿 (“亡”通“妄”,荒谬)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为无为,事无事(名词作动词,做事)
2.死而不亡者寿(名词作形容词,长寿)
3.多易必多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得容易)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古义:不能走远 今义:不可以
2.强行者有志
古义:竭力实行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宾语前置)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
2.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译文: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
1.如何理解课文第五则体现的“为无为,事无事”的思想?
【点拨】老子反对以烦琐的禁令捆住人们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以平静的思想对待生活。他提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