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5100字。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一、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天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天地都有经久不变的规律。
2.荀子在《天论》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问表示蓄养和控制天,表明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答案:1.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2.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二、文化常识
1.六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泛指家畜。
2.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一、通假字
1.大王荒之 (“大王”同“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
2.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匈匈”通“讻讻”,形容喧扰)
3.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 (“知”通“智”)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是以日进也(名词作状语,天天)
2.孰与骋能而化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变化)
3.大王荒之(形容词作动词,开垦,垦辟)
4.大天而思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伟大)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本事不理
古义:指农事 今义:指本领
2.风雨之不时
古义:不按照时节 今义:时时,经常不断地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礼义之不愆兮。(宾语前置)
译文:只要不违背礼义。
2.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
译文:在已经到来的事情中。
3.禹以治,桀以乱。(省略句)
译文:禹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借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
1.结合文本,谈谈荀子的宇宙观具有的特点。
【点拨】荀子的宇宙观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2.在选文的第一、二段中,都引用了诗句,荀子引用的这些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分别有什么作用?
【点拨】
诗句 意思 作用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 天造就高大的岐山,太王垦辟它。百姓在这里建新房,文王使他们得安乐。 间接回答了是什么决定了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的问题。
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只要不违背礼义,何必担忧别人说长道短! 回答了做人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准则的问题。
3.荀子所说的“天”是指什么?荀子“天命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