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4390字。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1.远水不救近火: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的需要。
2.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运用】(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
1.自研硬件虽好,可远水不救近火,苹果能做的,还是使用英特尔的芯片,除此以外,真没有亮眼的大招。 (√)
2.家庭教育的真谛,是见微知著,通过一件件小事,让小孩学会人生的一些处事原则和生存法则。(×。见微知著是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此处是以小见大,以部分见整体。不合语境。)
二、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了酗酒的严重危害。
2.箕子见到纣王用象牙筷子就惊惧不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子失天下 匹夫失其身 2.圣人见微以知萌 见端以知末
一、通假字
1.鳣似蛇(“鳣”,通“鳝”,黄鳝)
2.而亡其富之涯乎(“亡”,通“忘”)
3.彘臞,人乃弗杀(“臞”,同“癯”,消瘦)
三、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名词作动词,喝酒)
2.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3.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形容词用作动词,重视,得到尊贵)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子胥出走,边候得之
古义:出逃
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2.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古义:两个词,“因”是“趁着”,“为”是介词“替”
今义:表原因的介词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判断句)
译文:曾从子是一个善于鉴别剑的优劣以及名剑真伪的人。
2.焉往而不美。(宾语前置)
译文:到哪里能不美呢。
寓言故事 道理与启示
子圉见孔子 取舍决于私利
子胥出走 机智脱险
庆封走越 “心”为命运症结
绍绩昧醉寐亡其裘 警示帝王不可荒醉
鲁穆公使众公子宦于晋、荆 远水不救近火
卫公点破曾从子 为利而非为义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见微而知萌
鲁人徙越 合适环境方显其长
陈轸贵于魏王 处世之艰难
杨子过逆旅 行贤而不自贤
渔者持鳣,妇人拾蚕 利之所在皆为勇夫
杨布怒犬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