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学案4
- 资源简介:
约4690字。
一、兼 爱
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墨子认为,仁人处理事务依据的原则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必兴天下之利 除去天下之害
2.对于怎样改变天下祸篡怨恨等情形,墨子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一、通假字
1.贵必敖贱 (“敖”,通“傲”,轻视)
2.既以非之 (“以”,通“已”,已经)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君臣不惠忠 (名词用作动词,施惠;尽忠)
2.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名词作状语,在郊野)
3.是以仁者非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非)
四、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古义:表原因 今义:表结果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此则天下之害也。(判断句)
译文:这些都是对天下人有害的方面。
2.何以易之?(宾语前置)
译文:用什么改变它呢?
3.出以践于朝。(状语后置)
译文:出来在朝廷上站立或行走。
1.如何理解墨子“兼爱”的思想内涵?
【点拨】“兼爱”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包含平等、博爱与相互友爱的意思。
墨子认为,要让不平等的双方彼此产生爱,必定是高贵的、强盛的一方将理解、宽容以及援助更多地给予卑贱的、弱小的一方,让卑贱一方的生活处境得到改善。
因此,“兼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努力做到出身高贵的爱护出身低贱的,强大的爱护弱小的。“兼爱”实质是反映贫弱者的心声,带有鲜明的平民色彩。
2.墨子在提出“兼爱”的同时,为什么又提出“交相利”?
【点拨】“兼爱”表达了墨子“爱无差等”的思想观念。墨子在提出“兼爱”的同时,又提出了“兼爱”的最终目的,这就是“交相利”。
因为墨子认为“交相利”是“兼相爱”的深层动力,“交相利”要求人们在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的同时,在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得以满足的情况下,自身的利益也同时能得到实现。
3.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可行吗?为什么?
【点拨】要做到“兼相爱、交相利”,需要克服人自身很多的天然局限,但是基本上是可行的,作为一种理想目标则完全是值得追求的。
因为实践这样一种学说,有助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像墨子说的,通过奉行“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以达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目标,着实令人向往。
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二者有什么不同?
【点拨】两种主张都有“人要关爱他人”的意思,但是孔子和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