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3220字。
【课题名称】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教学者姓名 班级
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3、紧扣高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2、紧扣高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
教学方法
讲读课、诵读法、小组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导课和内容安排)】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离骚》、汉乐府到南北朝民歌最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这样几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从诗中“欲渡无舟楫”可以看出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由于机缘巧合他最终成为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这个人就是孟浩然。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夜归鹿门歌》。
二、自主学习:
1、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请查阅资料或者结合你所知道实际情况分析说明。
(1)隐逸缘由:
①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②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