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实录2
- 资源简介:
约6000字。
《短歌行》教学实录
(一)
师:人之一生,俯仰一世,若蜉蝣寄于天地。对于人生短暂这个母题,历代文人尤其钟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短歌行》对此亦有抒发。首先请同学们端起课本,齐读全诗,先感知一下文本。对酒当歌,起——
(生齐读全诗)
师:大家在字音和节奏上没有大问题,但在情感的把握上还可以再加强。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在情感上有所突破。
(二)
师:常说“诗读关键”,大家有没有发现本首诗里边有一个字反复出现,是哪个字?
生:忧。
师: 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文中与“忧”字有关的诗句。(生找)我来请同学说说。
生:“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这是第一个忧。然后就是第二段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师:除此之外呢?
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师:好,请坐。这位同学找完了吗?找完了。正如这位同学所找,在文中,有好多次都出现“忧”,那么作者到底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老师的提示,请同学们先找出作者“忧”的内容,在文中何处体现?用了何种手法?这句该如何朗读呢?
(板书:
何处体现?
何种手法?
如何朗读?)
师:在朗读这里,老师再给你们点提示:你可以按照这样的答题思路来答:应该读出的语调是高昂的还是低沉的?语速应该快点还是慢点?下面,请同学们开始自读。
(生读)
师:谁来分享一下作者在“忧”什么?
生:“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忧人生的短暂。
师:对,忧人生的短暂。(板书:忧——人生短暂)
师:能不能按照老师黑板上写的提示来回答一下?有没有用到什么手法呢?
生:比喻的手法。
师:嗯,比喻的手法。我们在答手法时应怎么说?就只说个比喻就完了吗?
师:我们答手法类的题是不是先要把手法点出来,然后再具体分析一下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呢?然后手法的效果,是不是也应该说一说呢?(板书: 手法+ 分析+效果) 来,再试试。
生: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人生的短暂比成早晨的朝露一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生的短暂。
师:大家觉得这次答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我们给他点鼓励好不好?
(生鼓掌)
师:你看相对这一次来说,他的思维就更加的严谨了。那么你觉得这句应该怎么去读呢?(指着板书:语调、语速)看到这里,读出语调高昂还是低沉?语速快还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