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65
- 资源简介:
约4000字。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 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苏轼的词并不陌生,《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都耳熟能详。但学生对于赤壁之景的想象、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缺乏一定的基础,借助多媒体,能让学生增强兴趣,走进课本,读懂课本,最终融会贯通。
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了一体,给人以镇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教材对本词的学习要求是“文本研习”。
设计理念 以赏析词人的情感为脉络,并以诵读法贯穿课堂,引导学生了解豪放词的特点,品味苏轼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感受豪放词的词风。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赏析怀古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提高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 理解词作的内容,体会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难点 对苏轼“人生如梦”思想情绪的理解,掌握借古咏怀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PPT
一、导入新课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那些曾经吃咋风云的英雄,就像这滚滚东流的江水,它们隐藏在文学作品中,幻化成历史的回声,在我们耳边回荡。今天,就一起走进和这段历史有关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二、知人论世
(一)我是演讲家
1.以旷达情怀沉淀人生风雨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在任地方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江西诗派的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米(芾)、蔡(襄),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朱竹”别具一格。
(文艺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做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