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1960字。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二、设计思想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
(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2教学难点
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五、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基础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2、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3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探究音调、响度概念时,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归纳、理解,使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对概念理解和辨析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此外,学生可通过讨论、阅读、实验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过程,解决基本问题,并能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
4、教学资源
多媒体、音叉、钢皮尺、示波器、鼓、口琴、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一、引入新课:
1.播放音乐(千差万别的声音)
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
二、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问题设置、过程引导:(以打鼓为例)
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
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
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
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三、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师):问题设置、过程引导:
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
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
四、活动3:辨别声音
(师)(生):(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
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五、阶段小结
(师):引导归纳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
4.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5.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六、想一想,议一议
(师):问题设置
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
2.“震耳欲聋”是指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是指_______很高。
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他们的声音有哪些要素不同?有什么不同?
4.听起来感觉不同的两个声音,可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七、课堂回顾
(师):请学生小结
八、布置作业: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题
听音乐、描述感受
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
思考、表述、讨论、对比、总结
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
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
阅读课本:
(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音色
(2)感受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3)生活、物理、社会
自主回顾,感受成功
练习、交流、矫正
整理归纳、形成结构、自主表述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需求
创设问题,引发学生表现欲和求知欲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追求过程和方法体验
通过学生切身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扩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让学生自己总结,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归纳能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