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能和电势》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1/17 19:37:0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资源提供: shenlansikao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10字。

  课题
  作者及工作单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本节主要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电场这种特殊的物质。能量分析对现阶段的高中生来说,仍然是较难的。而能量问题在整个物理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仅要加强能量的认识分析,更要用能量来理解分析新的问题。本节即为一个最佳的结合部。类比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本课中反复应用,在认识到重力及重力势能的基础上,学习电势能,电势等概念。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上节是从力的角度出发研究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本节是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课本按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的逻辑关系设计知识结构,目的是要突出通过做功研究能量变化的科学思想。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静电场这一章是从力学到电学的转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跨度,主要有两大难点,第一、如何在完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建立起一系列全新而陌生的概念;第二、如何将力学的知识与思维方法迁移到电场环境下的物体运动。为解决第一个问题,我思考利用类比的方法,将静电场与学生熟悉的重力场进行类比,以期获得间接的感性认识;对第二个问题,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能量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工具和思维方法,不论身处何种环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物体的运动模型、能量转换模型。
  首先考虑的是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起来使学生获得哪些方法和能力上的提高?电势能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直接讲授会上得比较枯燥,结合对静电场全章教学的总体思考,最后确定这节课主要目标是通过电势能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接触类比法(在此前电场、电场的试探方法、电场强度的学习中就要使学生开始接触类比法),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复习电场强度引入新课静电力做功特点(类比重力做功)电势能(类比重力势能特点)引出电势推出等势面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
  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
  从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1。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 q沿直线从A到B
  (2) 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
  (3) q沿任意曲线线A到B
  结果都一样即:W=qELAM =qELABcos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
  2.电势能
  (1)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2)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写成式子为:
  注意:
  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
  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具有的电势能EP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的。即EP=W
  ⑤.求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⑥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关于电势能零点的规定:P19(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所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为电势能零点,则A点的电势能为: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