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50字。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感性认识什么样的运动叫波动。
(2)知道机械波的概念,知道其形成的条件,理解其形成的机理。理解机械波波动过程的特点,知道其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3)知道机械波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从感性出发剖析机械波波动的规律,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
(2)通过对机械波形成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方法,并进一步从根本上理解机械波波动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波动过程之美,体会物理研究的威力(表面上波动过程很复杂,分析后发现它如此简单),体会物理学分析过程的逻辑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多观察,多思考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
(2)通过参与模拟波动的过程(人浪),体会与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体会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介绍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是在机械振动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它需要学生想象多个质点同时而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看,形成波在空间的传播,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节课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是本章教学的基础,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和疑点分析
1重点: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2难点: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3疑点:波有何意义,波传播的是什么,传递的是什么。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整节课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教学。如果学生理解了“波是怎样形成和传播的”,那么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假如通过这节课学生还是无法理解“波是怎样形成和传播的”,那么无论如何这堂课是失败的。
四、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不少的困难。学生对波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不可急于求成,注意多举些学生常见的和易于理解的例子,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充分发挥作为导师作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